和所有优秀的登山家一样,罗静喜欢给自己的攀登制造一些麻烦,无氧、多峰连登、自己组队……这些年,罗静从一个“跟随者”转变为“决策指挥者”,她深刻体会到,“登顶永远不是最终的目的,开拓自身的可能性才是真正令人兴奋的”。 (原标题:全球海拔八千米以上山峰共14座,中国女登山家征服13座) (原标题:全球海拔八千米以上山峰共14座,中国女登山家征服13座)
冬日雨后的傍晚,罗静一脸微笑,身上那件银光绿色户外羽绒服,轻巧亮眼。咖啡馆里柔和的灯光下,皮肤白皙,长发披肩的罗静像个羞涩的小女生,与照片上全副武装、一次次登顶雪山的那个“女汉子”判若两人。
并非因为雪山没有“收了”自己而得意重新“征服”山峰。相反,罗静更愿记取这些年伴随着阵阵战栗的惊险历程。
2008年5月,罗静第一次在云南尝试攀登海拔5396米的哈巴雪山,并在团队中第一个登顶。向导一句“你特别适合登雪山,你的呼吸、步伐感觉非常好”,让本就感觉“很轻松”的罗静对高海拔雪山开始“长草”。
“我骨子里有一种野性,外表不大看得出来而已。”
2017年,罗静又多了一个外号。67天之内,粉丝们将“罗十娘”一路叫到“罗十三娘”。7月27日,从号称“杀人峰”的布洛阿特凯旋,她吹灭了写着“罗十三娘”蛋糕上的蜡烛。
罗静对登山是有野心的。“没有一座山峰,我是用舒适的方式去攀登。”
2017年,罗静以“罗静高山探险”为名组织了珠峰—洛子连登,6名队员全部成功登顶,这次她成了被“客户”依赖的罗队长。“follower(跟随者)和leader(指挥者)的成长是不一样的。我的决策会影响到我的团队,我要能承担得起这份责任。”
随着罗静在户外圈不小的影响力,攀登公司也愿意在她身上下注,于是通过向攀登公司赊账、介绍客户、自己组队等形式,在没有任何商业赞助的情况下,罗静靠自己的力量完成了7座8000米雪山。
新华社给十佳运动员罗静的评语写道,“知道的越多,就越恐惧。”
日前,罗静被新华社评为2017全国十佳运动员,并获CCTV2017年体育影响力非奥运项目运动员候选人提名奖。
“干一件自己想干的事情”
第二座8000米时,有公司表示愿意合作赞助,但不能“自由”地攀登,让罗静有一种被深深束缚的感觉,“这样的赞助我情愿不要”。
历时两年多的官司结束后,罗静做出了令身边很多人都诧异的决定,“辞职去登山”。
罗静说,这些走过的路,登过的山,遇过的人,已化作血液融进自己的身体。“真正的登山不是一次两次的成功,是过程中遇到的各种困难,和通过努力化解后而带来的成长。”
2016年7月22日,攀登“14座”之一的南迦帕尔巴特时,罗静被落石从距离头部不到10厘米处划过击中胳膊,受伤下撤。
2013年,因为报名太晚她没有挤进在阿富汗的那支登山队,后来队伍遭遇塔利班袭击,大部分人遇难,包括罗静的“导师”、国内优秀的民间登山者杨春风。
很多时候,别人选择坐直升机进入登山大本营,而她坚持徒步上去,既为了适应高原环境,更为了省钱。
“感谢雪山将生命赐还给我,而我必将用经历过各种生死磨砺的虔诚感恩之心面对生命,杀不死我的必使我强大。”罗静写道。
“老杨是当时国内民间攀登高海拔为数不多的殿堂级人物,他的攀登故事、理念和鼓励,对我产生了很大的影响,也使我有了尝试8000米级雪山的勇气和决心。”罗静说。
正是经历了生死,罗静才能静下心来理解登顶14座雪山的意义。“为成功定一个标准的心态非常可怕。”罗静说,“每一次攀登,如果你不是用脑子去思考,而是作为登山客户的心态去跟随,即便完成了14座,那又有什么区别呢……而如果为了登顶而登顶,没有实实在在的收获,登顶也没有什么意义。”
奥地利登山家布本多尔夫曾说,“恐惧是勇气的前提,没有恐惧也就没有勇气,恐惧可以保护我们,在应对特别挑战的时候,恐惧让我们发现看似安全的隐患。”如果没有这些年的攀登经历,罗静觉得无法真正理解那句话,“恐惧赋予我勇气,让我懂得敬畏,使我真正理解生命的脆弱和可贵,继续刃脊起舞。”
罗静一直有个心愿,要开创以低海拔攀登为主的探险公司。她说,这是她对夏尔巴人的承诺,她希望自己的生死搭档不再会为了维持生存而去做高风险的工作,她实在无法想象自己有一天会听到他们的死讯。
登山途中休息时,罗静习惯从怀里掏出保温杯递给最近的同伴,让他先喝一口,也会拿出巧克力、糖块与之分享。
每一次平安下撤,罗静都会陷入深深的思考,雪山上的每一个细节,都是让登山者能安然下山的密码。“这次的侥幸,就因我之前很短的时间意识到自己偶尔跟Nurbu太近了,应该离Nurbu远一点比较安全,于是,我下意识放慢脚步拉开了与他的距离。”
第一次是2014年,当时抵达C4营地后,因积雪太深只好下撤。
2015年,罗静开始挑战无氧,因为无氧攀登对体能要求更高,“计划也不一样,包括体能的分配,风险的预估,什么时候该用氧,什么时候不用,该坚持还是不坚持,这些都存在很大的风险。”
此次登顶,也是罗静第三次冲击布洛阿特峰。
“每个人心中都有一座8000米”
罗静说,“高海拔就像一个放大镜,人性的温暖都得以加倍凸显,哪怕是一杯热水,一个眼神,都会让人铭记终生。”
全世界海拔8000米以上的山峰共有14座,即所谓的“14座俱乐部”,目前只有34人完成登顶壮举,罗静只差一座。
2013年,在一周之内连登迦舒布鲁姆Ⅰ峰和Ⅱ峰两座8000米;在2016年,15天之内连续登顶珠穆朗玛峰和安纳普尔那两座山峰;2017年,一个月之内,完成了布洛阿特和南迦帕尔巴特。罗静“收获”了对自己体能的认可。
如今,罗静正在备战自己的第14座雪山。
(原题为《“每个人心中都有一座8000米” 中国民间女登山人罗静和她的“14座”8000米雪山》)
在干诚章嘉的攀登中,当她把杯子递给旁边的韩国同伴时,小伙子惊呆了。他告诉罗静,“你的举动,真的是世界上最美的女人。”
2015年在布洛阿特经历雪崩,那一次罗静离死神只有半分钟距离。“因为领队的一个错误决定差点没命下山。”死里逃生,让她深刻意识到,“绝不能做一个傀儡,自己的生命不能交给别人来负责。”
2006年,罗静人生遭遇重大“雪崩”,将她埋进生活的谷底。当时,儿子不到一岁,丈夫突然失踪,她发现自己长时间生活在谎言里。200多万元的巨额欠款,凶险的追债者和法院难缠的官司,让身陷其中的罗静长时间徘徊在高层住宅的楼顶……
“当时,我用颤抖的双手将现场拍了下来,很久无法平静。”罗静说,坍塌部位正好位于Nurbu脚后跟及自己的脚尖处。“如果我再往前多走半步,第一个掉下去的就会是我,而Nurbu也很容易被我下坠的力度拉下来,接着我身后的Sanu也一定就下去了……”
在营地,罗静经常会遇到一些女性登山者,不会打睡袋和帐篷、不会穿冰爪、不愿意自己背负装备,一切都要夏尔巴人帮忙。“我很震惊,这样的人怎么可以来登山?万一发生危险怎么办?”
第二次是2015年7月,在C1营地遭遇雪崩,命悬一线,在即将窒息的时刻,被夏尔巴伙伴Nurbu从雪堆中挖出。
“没有一个母亲能永远陪着孩子。为何不让追求梦想的精神伴他一生呢,这是我能为他做的最好的事情”
罗静很娇小。
变态传世,中国女登山家征服13座" src="http://www.oby.net.cn/uploads/allimg/180726/1425003022_0.jpg?imageView&thumbnail=550x0" />
拒绝盗版游戏 注意自我保护 谨防受骗上当 适度游戏益脑 沉迷游戏伤身 合理安排时间 享受健康生活
Copyright 2007-2008 All Rights Reserved